在過去的50年中,拉姆·查蘭曾為通用電氣、杜邦公司、福特汽車、美國銀行、英特爾、花旗集團等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顧問,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咨詢大師,也被企業家稱為“終極智囊”。
“隨著職位越升越高,有些身居高位的領導者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對客戶體驗的把握,已經相當生疏了。”這是中國著名的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陳春花在新書中談到企業管理時,對于拉姆·查蘭觀點的引用。
拉姆·查蘭這個名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都很陌生,但他卻在國內外都備受企業家推崇。這位被譽為“當代德魯克”的管理咨詢大師是誰?出生于印度小鎮的他又有怎樣的傳奇人生呢?
1939年,拉姆·查蘭出生在印度北部德里附近的一個小鎮,但小鎮的名字卻被嚴格保密,因為查蘭的親戚至今仍住在那里,他擔心他們會遭到綁架。而如今廣為流傳的“拉姆·查蘭”這個名字,也并非他原本的名字。
拉姆·查蘭并非姓查蘭,名拉姆,而是叫拉姆查蘭。將名字拆分為兩部分,源于他早年出國的一次尷尬經歷。
當年,剛剛從當地的貝拿勒斯大學工程專業畢業的他,受邀參加了一次去往澳洲的工作交換。在辦理簽證時,需要在表格上分別填寫姓和名,但像大多數偏遠地區的印度人一樣,查蘭不曾使用家庭姓氏。因此他干脆將名字一拆為二,變成了拉姆·查蘭。
和他名字由來的故事一樣,拉姆·查蘭的一生也頗具傳奇色彩。
像大多數印度人相同,拉姆·查蘭出生在一個大家庭里。他們一家九口人和叔叔一家八口人共同住在一棟兩層的小樓里,“而且后來還要騰出地方來養牛?!?br/>拉姆·查蘭的童年生活里沒有電,沒有供水管道。每天晚上,他和兄弟姐妹要在油燈下,擠在地板上寫作業。在印度獨立斗爭期間,在查蘭老家所在的城市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他記得自己七歲那年,目睹了父親和叔叔共同經營的布匹店被熊熊大火所毀掉。
沖突結束后,兩兄弟從頭開始,開了一家鞋店。查蘭在每天上學前和放學后也要到店里幫忙。他負責的主要工作是,在每天營業結束后計算收銀柜里有多少盧比。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查蘭對現金于生意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他將其稱為“血液”。
“我到任何一家公司里核查的第一件事就是現金。你的現金狀況如何?你的現金流來源和去處在哪?沒有血液,你立馬就會有麻煩。”查蘭說。
當家里的孩子陸續長大后,他們一個接一個都被要求棄學,回到家里照顧家生意。查蘭是唯一的例外,他的老師前往鞋店請求他的父母讓他繼續念書。查蘭也沒有辜負家人和老師的期待,15歲那年,他被位于瓦拉納西的貴族式貝拿勒斯大學錄取,成為一名工程專業學生。
和周圍貴族階級的同學不一樣,查蘭是“商業階層中身份卑微的成員”。盡管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差距,和糟糕的英文水平,寡言少語的查蘭最終以全班前三的成績畢業,并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亞工作的機會。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拉姆查蘭成為拉姆·查蘭。
在悉尼的幾年時間里,雖然只是做簡單的文員工作,但查蘭很快便引起了老板的注意。
在他工作的業余時間里,查蘭像當年在鞋店里一樣,熱衷于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并發現公司正在借錢支付股息,他將這一發現上報給老板。盡管抱著懷疑的態度,但老板立刻向首席財務官進行了核實:拉姆·查蘭是對的。
四年后,查蘭在老板的鼓勵下去了哈佛大學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盡管課業壓力巨大,奉行著“不怕不及格”的他,拒不參與其他同學偷奸耍滑的那一套,最終以全班前3%的成績留校繼續攻讀工商管理博士。
在讀書期間的暑假,查蘭在火奴魯魯的一家汽油公司打工。按照一直以來的習慣,他主動研究起了公司的賬簿,并且再一次發現了潛在的財務問題。這一次,他主動向老板提出進行深入的調查。
六周后,查蘭帶著答案回來了,“晚上10點到早晨4點之間管道壓力太大。降低壓力,滲漏就會減少,這樣你就能賺到發放股息的錢”。查蘭之所以了解這些,是因為他在午夜時分深入到工廠里查看儀表,并和負責生產和分銷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溝通,發現雙方在工作交接中的遺漏。
沒有對管理理論的高談闊論,查蘭拿出的結果出人意料地樸實,但是對于公司的績效卻又實實在在。憑借著對財務的敏銳嗅覺、工程的過硬技能和對人際關系的非凡洞察力,他最終不僅替公司省下了一大筆錢,還解決了管理中的細微漏洞。
也是從那時開始,查蘭意識到自己對于咨詢事業的熱情。博士畢業后,拉姆·查蘭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名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員,但他卻對學術研究提不起興趣,他最關心的是原因和結果,目標也都是實用型的,“我怎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如何幫助這個人和這家公司?”。抱著對事情探究到底的好奇心,查蘭開始接手越來越多的咨詢工作。在這種驅動下,他放棄了波士頓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成為一名專職顧問。
“我只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崩贰げ樘m如是說,不僅如此,咨詢工作似乎也成為了他生活的全部。
盡管有自己的辦公場所,并終于在2007年買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但拉姆·查蘭卻很少在這些地方過多停留。他幾乎每天都往來于世界各地,與客戶交流。
甚至在圣誕節時,查蘭也沒有特殊的慶?;顒?,有時客戶會邀請他一起過圣誕節,因為他無處可去。沒有固定住所的查蘭,似乎永遠都馬不停蹄。
因此,拉姆·查蘭從沒學過開車,而讓他感到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70年代拒絕了美國航空公司提出的10萬美元享受終身一等艙待遇的合同。
盡管頻繁的勞碌奔波于世界各地,但這十幾年來,拉姆堅持寫書,成果頗豐。
代表性著作有《執行》《領導梯隊》《成功領導者的八項核心能力》等等,其中絕大多數都問鼎了《商業周刊》《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亞馬遜等商業書刊排行榜。而他的作品《求勝于未知》《引領轉型》《開啟轉型》及《客戶說》經他的中國業務負責人、哈佛校友楊懿梅翻譯后,也在中國廣為流傳。
而選擇這種生活也并非拉姆·查蘭有雄心壯志,他始終堅信,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如此一來,早晚必定有收獲。
作為通用電氣CEO杰克·韋爾奇的咨詢顧問,拉姆·查蘭已連續為通用電氣公司服務了46年。
而他也是杰克·韋爾奇最推崇的管理咨詢大師之一,杰克·韋爾奇曾這樣評價拉姆·羅蘭:
“他有一種罕見的能力,能夠從無意義的事情當中提煉出意義,并且以平靜有效地方式傳遞給他人。”
盡管他不屬于任何管理理論學派,沒有其他咨詢師那樣的現成的模板和解決方案,有的只是敏銳而細致的觀察力,但拉姆·查蘭在咨詢行業的地位卻不可撼動。
他的洞察力總是能將復雜的商業問題化繁為簡,剝離出它們最基本的元素,幫助企業家聚焦重點。就像做蛋奶酥,所需要的原料一應俱全,可做出來的東西卻不成形。他的結論是,作為企業家和領導人,光有遠見和抱負是不夠的,如果在操作和貫徹中出現問題,遠見和抱負就成了“海市蜃樓”,而得力的執行有賴于合適的人選從事合適的工作。
在中國,拉姆·查蘭也發現了一些執行力比較好的企業,比如華為和海爾。但同時,他也注意到更多的企業并不盡人意:“他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所謂的高層戰略中,把關注點放在很多智力化,甚至哲學問題上,卻沒有對實施給予足夠的關注。”
如今,拉姆·查蘭已經79歲高齡,馬上將邁入耄耋之年。但閑不住的他,卻依然奔波于世界各地,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