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技術會走向何方?3月25日,在混沌研習社講臺上,《失控》《必然》作者凱文·凱利KK說,它一定有一個確定的方向,就像重力一樣,這些趨勢是相互交織、可以預測的:形成、知化、屏讀、流動、重混、過濾、互動、使用、共享、開始和提問。或者,還有顛覆。
小編特地挑出5個關鍵詞,供大家學習。
非常榮幸能夠再次來到混沌研習社,我想講一講未來20年的技術走向。
技術都會有一個前進的方向,我把它叫做必然,就是這個趨勢像重力一樣,一定會發生。比如有了芯片、電波等,必然會出現互聯網,會出現手機。
我不想講蘋果會不會取勝,特斯拉會不會取勝,中國今后怎樣,美國將來怎樣,這不是我說的必然,我說的是一種總體趨勢,我相信這些趨勢是可以預測的。
但是它的細節無法預測。比如電話一定會出現,但蘋果不是,網絡一定會出現,但推特不是。
我想講一些長期的趨勢,這種必然的趨勢都是交織在一起的、互相依賴的,但最后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形成(becoming):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升級
第一個趨勢叫做形成。
這是我的書《必然》中的第一章,就是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另外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一種流動的狀態,都在不斷地改變。
比如現在,名詞變成了動詞,有形的東西變成了無形的。還有產品向服務的轉型,之前賣成品,是有形的,現在采取訂購,訂購服務,是無形的。
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升級,變得越來越好,比如汽車,這好像是我們能夠想象到的最有形的東西,但是你在睡覺時,特斯拉汽車也在不斷升級,它的確變得越來越好了,這就是我們將要進入的一個新世界。
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形成的過程中,我們之前看到的是產品,現在看到的是過程。比如,我們以前拿到的是已出版的百科全書,現在的維基百科一直在被改變,一直處在創造的過程中。
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呢?就是人人都會永遠是一個新人,所有的東西都是不確定的,你永遠都是無知的,不管你多大年紀,處在人生哪個階段,總會有新的東西出現,所以我們要永遠處于學習的狀態。
知化(Cognifying):和機器合作,而不是和他們對抗
第二個趨勢叫做知化。
它跟人工智能相關,是會給我們社會帶來根本性變革的技術趨勢,可能就像之前的印刷術一樣。
很多東西已經變得很聰明了。比如看X光方面的專家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法律方面的AI可以比人類律師助理更高效地閱讀文件。
還有飛機駕駛員,比如一趟飛機的航程是12小時,人類飛行員只要工作七八分鐘就行了,剩下的時間都是AI駕駛飛機,這些都是已經發生的。
我們為什么還需要人工智能去幫助我們開車呢?比如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因為他們的思考方式跟我們不一樣,不會考慮雜七雜八的事情,只是專注去開車。
我們在AI方面做的事情,并不是讓他們比人做得更聰明,因為它們很多方面已經比人更聰明了,我們要做的是各種各樣的AI,他們有多種思維方式。
未來將有數以萬計創業公司,他們從事的是人工智能用于某一個領域的工作。使用者越來越多的話,機器會越來越聰明,這是一種滾雪球的方式。
很多人也非常擔心,機器人會跟我們搶工作。有一些工作實際上是可以直接讓機器人來做的,但是有很多新工作,是機器人去幫助你完成的,工作職位是不斷增加的。
所以,對效率要求不高的工作更適合人類,比如要求創造力的,因為創造本身就是不講究效率的。任何看上去特別重復性的、沒有意思的、沒有什么樂趣可為的事情,都可以讓機器完成。
在全世界最聰明的,不管是哪個領域,實際上它都是最聰明的人加上機器。與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現決定了你的薪酬,你必須要和機器進行合作,而不是和他們對抗。
屏讀(Screening):任何一種平面都可以成為屏幕
第三個趨勢就是屏讀。
這個趨勢已經圍繞在我們周圍了,屏幕無處不在。任何一種平面都可以成為屏幕,甚至有的人衣服都可以當成屏幕。
不同的屏幕之間形成了生態系統,不僅我們看他們,他們也在看我們。屏幕可以跟蹤你的眼神,知道我們注意力聚焦在那兒了,我們重視什么東西,然后改變屏幕上呈現出來的內容。
情緒跟蹤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說這個屏幕就可以來跟蹤你的情緒,知道你什么時候困擾,看不懂,它可以做出調整,解釋下屏幕的內容,或者減速。
流動(Flowing):你做的所有生意,都是數據
第四個趨勢是流動。
我們現在處于一個數據的時代。現在的階段就是流標簽,云端組成各種各樣的流,通過微信、微博、Facebook等等,我們可以聽流媒體上的音樂,看流媒體上的電影電視,所有東西都成為一種流。
什么東西在流動呢?數據,不管你是做房地產、醫藥、化工,還是教育,其實你做的生意都是數據。
很多公司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么多的數據像是形成了超級生物體,遠遠超過人腦的容量了,這樣一個巨大的機器星球,其實是全球化的一個運作,全世界的經濟好像都以同樣的脈搏在跳動,以同樣的行為方式在運作。
重混(Remixing):大多數創新都是現有事物的重組
第五個趨勢是重混。
經濟學家發現,全新的東西很少,大多數創新都是現有事物的重新組合。這種重組就是我這里所說的重混。
做重組或者重混時,首先是要做一個拆解,把它拆解成非常原始的狀態,再以另外一種方式進行重組,之后不斷進行這樣的循環,就像你把樂高拆開后再組裝。
其實報紙也是一樣,報紙不是一個單一的物體,它是一個組合,就是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體育賽事、天氣情況、書評,包括菜譜等等。英特網上也是,不同的信息組合在一起,把之前所有的報紙拆解了,然后組合在一起。
同樣,我們也可以拆解銀行,把不同的銀行功能分解之后重新組合起來,汽車也是這樣,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這樣做。
把化學概念運用到企業當中來,就像一張元素周期表,看一下企業當中的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必要的元素,進行多次拆解重組,會形成新的東西。